塑胶跑道检测
塑胶跑道的概念
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它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塑胶跑道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色彩,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力是上公认的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
"毒跑道"事件
2015年11月,安徽、河南、江苏、上海、深圳等多地学校相继发生"毒跑道"事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塑胶跑道原材料涉嫌为"三无"产品,和二**标139倍竟能通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进入校园,校园工程在招投标、原材料、施工、验收等环节存在漏洞。
标准介绍
△ GB/T 14833-2011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标准于2011年12月5日批准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由合成材料(包括聚氨酯)铺设的跑道面层。
△《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T/310101002-C003-2016团体标准于2016年4月发布,自2016年6月起实施。
标准限值:
△ GB/T 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技术性能要求包括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物理性能:
项目
指标
渗水型
非渗水型
冲击吸收
35~50
35~50
垂直变形/mm
0.6~2.5
0.6~2.5
抗滑值(BPN,20℃)
≥47
≥47
拉伸强度/MPa
≥0.4
≥0.5
拉断伸长率/%
≥40
≥40
阻燃/级 I I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有害物质:
项目
指标
苯(g/kg)
≤0.05
和二总和(g/kg)
≤0.05
游离(g/kg)
≤0.2
重金属/(mg/kg)
可溶性铅
≤90
可溶性镉
≤10
可溶性铬
≤10
可溶性汞
≤2
检测合成材料跑道面层的“冲击吸收”、“垂直变形”、“抗滑值”是为了满足跑道的有效性。该有效性是指运动员在面层上进行田径竞赛和训练时感到舒适和安全,不因运动时对面层产生的冲击力,过高地反作用于人体或造成高的体能损耗,并且在跌倒时减轻对人体的伤害。检测“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阻燃性”则是为了确定该有效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得到保持的特性,即耐久性。
△上海市 《学校运动场地塑胶面层有害物质》T/310101002-C003-2016
塑胶跑道中使用的溶剂中会挥发含有毒性的、二,该物质具有性异味,会造成皮肤瘙痒、头晕等症状。而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通过检测有毒物质可以了解跑道原料的安全性。与GB/T 14833-2011相比,T/310101002-C003-2016不仅对成品跑道的有毒物质有限值要求以外,更对跑道产品的原材料明确了限值,更细化。
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生活饮用水、地下水、工业冷却水、中央空调水、海水的—水温,臭,色度,浊度,酸度,碱度,透明度,总残渣,pH值,矿化度,总硬度,悬浮物,硫化物,电导率,全盐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砷,硒,总汞,铜,铅,镉,锌,银,铝,钡,六价铬,总铬,镍,铁,锰,钾,钠,钙,镁,溶解氧,氨氮(铵盐),凯氏氮,亚硝酸盐(氮),氟化物,硝酸盐(氮)、硝酸根 ,硫酸盐,总氮,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总,,氯化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挥发性酚,石油类,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苯,,,乙苯,对二,邻二,间二,苯乙烯 等等。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游离甲醛、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苯,和二、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 等等。